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台积电 2nm 泄密深度解析:从事件真相到防线重构,半导体安全该怎么守?羽翼防拍照系统

image.png

一、事件核心:内贼作案 + 跨场景渗透,泄密链条浮出水面

事件还原猜测:A员工使用手机拍照,照片存内部服务器。其他几位(BCD)由远程连入数据库看,再拍照。这里面的问题是:内部的监控软件发现员工B、C、D连入异常,上来一下子就下去了,且时间跟平常不一样。同时看到A是刚拍不久,所以把员工ABCD全部监控起来,进而抓出所有相关人。

根据目前所披露的行业信息梳理与我司安全顾问专家团队的研判,此次事件的关键特征已逐渐清晰:
1. 本质是内贼作案
涉案人员均为内部核心工程师,利用职务权限与操作便利实施窃密。据网上消息披露:3 名直接参与 2nm 试产线的员工,通过手机拍摄 700 多张关键制程图和近 300 张生产细节照,直接传输给日本设备巨头东京电子(TEL)的员工。其中一名工程师是与外部人员在竹科关新路星巴克翻拍机密资料时,被检调单位当场抓获。
2工程師就是相約在竹科星巴克關新路星巴克咖啡翻拍資料被活逮 。(翻攝自GOOGLE MAP)
2. 作案具有持续性
非一次性行为,时间跨度较长,通过 “化整为零” 规避初期监控。涉案人员利用居家办公的漏洞,以 “合法远程权限” 多次接入内部数据库,每次仅短暂停留数分钟,刻意避开常规监控时段。
3. 跨场景复合作案
既包括居家办公时,用公司配发的笔记本电脑远程登入内网,再用个人手机拍摄屏幕规避数字监控;也涉及现场利用职务之便,在核心区域偷拍机密资料。值得注意的是,东京电子作为 Rapidus 的股东,其技术需求与台积电高度重合,而 Rapidus 近期 “神速” 突破 2nm 技术,提前数年造出样品,行业不得不警惕技术泄密可能改写全球竞争格局。
4. 细节仍属内部机密
外部报道多基于公开信息推测,具体实施细节仅台积内部少数安全人员掌握,并还处于高度保密阶段。
截至发稿,中国台湾高等检察署表示,暂无详细信息可披露。

二、防线重构:技术 + 管理双维度,堵住 “拍屏泄密” 漏洞
台积电事件暴露出的,恰恰是半导体企业普遍存在的安全盲区。结合行业最佳实践,我们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应对方案:
▌技术层面:用 “硬防控” 切断拍屏路径
1. 物理区域严管控
核心生产区、研发区必须实行 “个人电子设备零带入” 制度,入口处设置智能检测门与储物柜,搭配明牌警示标识。
2. 远程办公防拍屏
针对居家办公场景,强制安装羽翼屏幕防拍照片系统 —— 通过AI识别拍摄动作等功能,让手机拍摄时屏幕就黑屏。
3. AI+UEBA 精准锁风险
部署用户与实体行为分析(UEBA)系统,通过 AI 大数据实时监测异常行为:

  • 识别 “离职前 3 个月频繁访问核心数据”“非工作时段短时间高频次远程接入” 等风险信号。台积电正是通过监测到 员工B、员工C、员工D 的异常连接时段(如凌晨 2 点快速登入登出),结合员工 A 的拍照记录,才锁定嫌疑人;
  • 联动物理出入记录、网络访问日志、数据操作痕迹,形成证据链。例如,系统可自动关联某员工当天未进入厂区却远程访问核心数据库的异常行为,触发全链条核查;
  • 实现 “异常行为实时侦测→自动阻断→留存证据” 闭环,让人赃俱获。

图片

▌管理层面:以 “软规则” 筑牢意识防线
1. 要高度重视远程访问+拍屏所可能触发的泄密风险
收敛远程办公权限,明确 “核心机密数据禁止远程访问”,仅开放必要的非涉密功能。对必须远程操作的场景,实行 “单次授权 + 时效限制 + 全程录像” 三重管控。例如,台积电涉案人员正是利用合法权限登入内网,却违规拍摄屏幕,这提示企业需动态调整权限,对核心数据实行 “即用即锁”。
2. 现场操作 “双人监督”
针对供应商调试、机台维护等现场场景,建立 “双人在场制度”:操作人员与监督人员相互制约,全程记录操作轨迹,禁止单独接触涉密设备或信息。
3. 借案例强化安全意识
以台积电事件为典型案例,开展全员安全培训:通过剖析作案手法(如手机拍屏、异常远程接入)、泄露后果(如涉案人员面临最高 12 年监禁和 1 亿元新台币罚款),用 “敲山震虎” 的方式强化 “手机拍屏即泄密”“远程操作必合规” 的认知。
图片

三、风险警示:这四大教训,每个半导体企业都该吸取
台积电作为全球顶尖半导体企业,其安全体系已属行业标杆,但此次事件仍暴露四大核心风险,值得所有企业反思:

1. 内部漏洞比外部攻击更致命
再严密的系统也可能被内部人员找到突破口。涉案人员熟悉安全规则、掌握访问权限,他们的偷拍、违规拷贝、异常远程操作,往往披着 “正常工作” 的外衣。例如,员工利用公司配发的笔记本电脑远程登入内网,却用个人手机拍摄屏幕,这种 “合法权限 + 非法操作” 的组合,让传统监控手段防不胜防。
2. “防拍屏” 将成行业防护重点
手机拍屏、屏幕录像等 “低技术窃密” 成本低、隐蔽性强。此次事件中,涉案人员仅用手机拍摄屏幕便获取关键技术细节,未来需将 “防拍屏” 纳入安全体系核心模块,结合软件防护与物理管控形成双重屏障。
3. AI 大数据是内部风险的 “扫描仪”
单纯依赖人工审计难以发现隐蔽的异常行为。台积电通过多维度数据联动发现异常,正是 AI+UEBA 系统的典型应用。企业需通过 AI 分析员工操作习惯、访问规律,精准锁定 “离职前异常下载”“非工作地登录” 等风险,实现提前预警。
4. 现场风险需重新审视
机台调试、涉密操作等现场场景,往往存在 “偷录、偷窥、偷拍” 隐患。

写在最后:安全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台积电事件给整个半导体行业上了生动一课:当技术壁垒的价值动辄以亿计,任何一个安全漏洞都可能改写企业命运。

无论是远程办公的权限收缩,还是现场操作的双人监督;无论是防拍屏软件的部署,还是 AI 行为分析的落地 —— 这些措施本质上都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如何让 “自己人” 成为防线的守护者,而非突破口?

如果你正在为企业电脑屏幕有拍照泄密风险安全焦虑,为现场操作的风险防控头疼,欢迎联系羽翼技术,我们有着专业的安全咨询顾问团队。
从 “物理隔离” 到 “智能侦测”,从 “制度设计” 到 “意识培训”,我们提供半导体行业专属的安全集成方案,让每一份核心机密都经得起考验。

毕竟,在技术竞争的赛道上,守住安全,才能守住未来


     
              版权所有© 2006-2023 羽翼技术 粤ICP备12013914号